冕字怎么读
[miǎn]
冕怎么读
读法:miǎn。“月是蛮夷及小儿的头衣”,“免”是“冕”的本字。本义: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
冕字出处
冕,大夫以上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故天子袾裷衣冕,诸侯玄裷衣冕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
古之王者,冕而前旒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
服冕乘轩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
又如:冠冕(古代帝王、官员戴的帽子);冕弁(冕和弁。均为古代帝王、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礼帽);冕版(冕顶之板);冕服(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);冕冠(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)
喻指像冕的事物〖hat-likething〗。如:日冕
“冕旒”是什么意思?
miǎnliú
1.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。顶有延,前有旒,故曰“冕旒”。天子之冕十二旒,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。见《周礼.夏官.弁师》。
2.专指皇冠。借指皇帝、帝位。南朝 梁 沈约 《劝农访民所疾苦诏》:“冕旒属念,无忘夙兴。” 唐 韩愈 《江陵途中寄三学士》诗:“昨者京师至,嗣皇传冕旒。” 明 沈鲸 《双珠记·奏议颁赦》:“若奏若启,达羣意於冕旒。” 胡适《<镜花缘>的引论》四:“他( 武则天 )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。”
帝王戴的冕冠,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,叫“延”。延通常是前圆后方,用以象征天圆地方。延的前后檐,垂有若干串珠玉,以彩线穿组,名曰:“冕旒”。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,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。据说,置旒的目的是为了“蔽明”,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,不可“察察为明”,也就是说,一个身为领袖的人,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。
《士冠礼》疏引《世本》:黄帝作冕旒.
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
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,群臣表奏献帝,颂魏公曹操功德,极天际地,伊、周莫及,宜进爵为王。献帝即令钟繇草诏,册立曹操为魏王。曹操假意上书三辞。诏三报不许,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,冕十二旒,乘金根车,驾六马,用天子车服銮仪,出警入跸,于邺郡盖魏王宫,议立世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