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姓的来源,姓毕的起源
毕姓出自姬姓。商末,周文王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伐商,立大功而封于毕,故地在今陕西咸阳北,称毕公高。西周建立后,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,采取宽大政策,平反不少冤狱,表彰因直谏而受害的忠臣,因而在朝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,成为“周初四圣”之一。毕公高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,命“保釐东郊”,作《毕命》,辅政有力,是“成康之治”的功臣。其苗裔毕万事晋,封于魏,创建魏国。在西周末,毕国遭犬戎的人侵而国灭,子孙以国名为氏。姬姓毕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。
外族融入
毕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复杂,自进入魏晋时期,外族的血液融入一直没有断过。北魏时河南鲜卑族出连氏集体改为毕姓,西域毕国胡人凡入居中国者都以国名为姓,南部南越人中有毕姓,北部匈奴屠各族中有毕姓,这些外来毕姓很快被同化为当地汉人毕姓。清朝初期,东北满洲八旗姓弼鲁氏集体改为毕氏。随后蒙古人海那赫氏、毕玛特氏,赫哲人毕拉氏,达斡尔人毕力央氏等都采用汉族毕姓。
分布与迁移
先秦时期,毕姓处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南一带。进入秦汉以后,毕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和华北地区,其中一支南下,穿两湖,西人贵州。唐宋时期,毕姓已经随南下移民大军进入东南地区。
宋朝时期,毕姓大约有9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12%,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。毕姓第一大省是河南,约占毕姓总人口的31%。河南、湖南、安徽约占毕姓总人口的62%,是主分布区,山东、山西、福建、江西等地是次分布区。
明朝时期,毕姓人口急剧减少,大约有7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08%,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后。主要分布于安徽、江西、山东、山西,约占毕姓总人口的70%。安徽为毕姓第一大省,占毕姓总人口的25%。河北、浙江、江苏等地是次分布区。
当代毕姓人口大约有103万,为全国第一百五十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078%。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,毕姓人口的增加率呈<形。目前主要分布于山东、河北、辽宁、河南、安徽、黑龙江六省,大约集中了全国毕姓人口的55.9%;其次分布于云南、吉林、江苏,这三省集中了毕姓总人口的14.6%。山东为当今毕姓第一大省,约占毕姓总人口的18.7%。全国形成了以环渤海湾为中心,南接豫皖、北连东三省的毕姓分布格局。
郡望和堂号
郡望和堂号:毕姓的郡望有河间、河内、东平、太原。毕姓以清慎为堂号。“清慎”堂号出自宋朝毕士安。毕士安,翰林学士,为官清廉谨慎,有诸葛亮遗风。景德年初,他向皇帝提出选将、纳兵、理财等策,深受赏识,官升同平章事。
宗族先贤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毕姓历代名人65名,占总名人数的0.14%,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二十七位。毕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1%,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;毕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.03%,并列排在第二百五十九位;毕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.16%,并列排在第一百零四位。
历史上毕姓的重要人物:春秋晋国大夫毕万;三国魏国司隶校尉毕轨;晋朝吏部郎毕卓;北朝散骑常侍、兖州刺史毕众敬,殿中尚书毕元宾,瀛州刺史毕祖朽;唐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毕诚,画家毕宏;北宋同平章事毕士安,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,武信军节度使毕再遇,卫尉卿毕世长;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;清朝礼部尚书毕道远,湖广总督毕沅,山水画家毕大椿;当代电子学家毕德显。